唇部及口周常見瘢痕類型
瘢痕可發生于人體的任何一個部位,唇部也不例外。唇部及口周瘢痕常出現在一些唇部美容術后、或繼發于外傷、炎癥及其他治療性外科手術后,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外觀,還有隨之引起的唇部及唇周結構改變,如鼻翼鼻小柱變形、紅唇形態不對稱、口角形態改變等;可能還會導致唇部組織攣縮影響唇部正;顒,嚴重者甚至造成進食、語言、表情等功能障礙。
之前跟大家分享過“瘢痕是可以預防干預和治療改善的”,對于唇部美容手術后,也需要配合完善的瘢痕預防流程。而對于已經出現的唇部及口周瘢痕,則需要根據瘢痕的不同類型、具體部位、形成時間、面積、形態、顏色、質地、是否存在功能影響等多方面情況,制定個性化的綜合方案來淡化和改善瘢痕,瘢痕的分類對治療具有指導性意義。
那唇部及口周常見的瘢痕類型有哪些呢?
根據瘢痕所在的階段可分為未成熟瘢痕和成熟瘢痕。
· 未成熟瘢痕
通常在唇部及口周區域,未成熟瘢痕常表現為紅色、局部略凸起、質硬、有瘙癢癥狀、唇部活動存在僵硬緊繃感,甚至表情也有些不自然,一般平均6~9個月達到成熟期。
切口愈合后瘢痕逐漸成熟穩定的時期內,可以進行瘢痕預防管理,以便盡可能減輕最終瘢痕的明顯度。一般以預防為主,如減少唇部活動、避免陽光等紫外線、早期激光干預、外用硅酮凝膠制劑、外用減張裝置等方法。
· 成熟瘢痕
根據其表面形態不同分為:
1、淺表性瘢痕:又稱扁平瘢痕。多由于皮膚受到輕度外傷,或由于淺二度燒傷,或由于皮膚受表淺的感染后所形成,一般僅累及表皮及真皮淺層,外觀稍粗糙,有時伴色素改變,局部平而軟,與皮下組織沒有粘連,沒有功能障礙。該部位可見于唇紅緣術后、口周淺表性燙傷后等。
2、凹陷性瘢痕:是皮膚真皮層及皮下組織缺損而造成的低于皮膚表面的瘢痕。常因痤瘡、手術、外傷、感染、放療等引起,導致皮膚真皮層及皮下組織被破壞,而在隨后的愈合過程中膠原蛋白、彈力蛋白修復不足,留下永久凹陷性痕跡,一般不影響功能。該部位可見于口周毛囊炎或痤瘡后改變、唇部血管瘤同位素放射治療后、上唇人中短縮手術后等。
3、增生性瘢痕:多表現為高出皮膚表面的致密瘢痕,呈紅色,可伴有痛癢,與基底很少發生粘連,當環境溫度增高、情緒激動或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時癥狀加劇,在活動部位的嚴重增生性瘢痕可能會影響形態及功能。往往延續幾月或幾年后逐漸發生退行性變化,表現為突起高度減低,顏色轉暗,充血消退,變軟。有些最終可以平復,痛癢癥狀也大為減輕或消失。該部位可見于個別外傷、手術后。在瘢痕體質、術中操作不當、術后護理欠妥等情況下,術后增生性瘢痕的發生率會增高。
4、瘢痕疙瘩:是皮膚傷口愈合后或不明原因所致皮膚損傷愈合后所形成的過度生長的異常瘢痕組織,該部位比較少見。
對于成熟穩定期的唇部及口周瘢痕,可根據瘢痕的實際情況綜合運用硅凝膠制劑、點陣激光、藥物注射或手術等手段進行治療。
綜上,不同類型的唇部及口周瘢痕的病因、表現及發展階段各異,其治療方法也不同,需要專業醫生對其做出一個準確的診斷,然后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的綜合治療方案。最后還要提醒大家的是,沒有哪一種瘢痕是能夠被完全去除的,我們能做的是盡可能地減輕、改善外觀,恢復功能。
研究方向:唇部整形美容、跨性別序列治療。
1、版權所有: 北醫三院成(整)形外科。未經許可不得使用、轉載、摘編。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醫三院成(整)形外科)”的作品,均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站致力于提供正確、完整的健康資訊。本站所提供的任何健康資訊,僅供參考,不能替代醫生和其他醫務人員的建議,如自行使用發生偏差,本站概不負責。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花園北路49號 電話:010-82266291
版權所有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整形外科(原成形外科) 未經許可不得使用,不得轉載、摘編 京ICP備05082115號-7 京衛網審[2012]第0069號